(相关资料图)
沿着通往殷墟博物馆的坡道缓步向下,左侧刻有历代名称的地砖提醒游客,每踏出一步就是几百年的时光。2月17日至18日,记者跟随“写意中国——探寻汉字起源”主题宣传活动造访“文字之都”安阳,从甲骨文开始感受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。
“认识中华文明,从安阳殷墟开始”,殷墟博物苑景区的口号充满自豪感。但作为中国第一个文献记载,且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,并出土了后母戊鼎、中国最早的车马坑遗迹、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墓葬,此处的确有支撑这份自豪的底气。据殷墟讲解志愿者介绍,3300年前,商王盘庚迁都于殷,并在此传位8代12王,历经255年。后来周武王伐纣灭商,这片土地逐渐荒芜,沦为一片废墟,史称“殷墟”。而殷商王室为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甲骨文,就是汉字的源头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。
1899年,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铺买来的“龙骨”上发现了甲骨文,自此“一片甲骨惊天下”,将中国的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。至今,已发现的甲骨约15万片,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。汉字发展到今天虽经历了各种书体的演变,但以形、音、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仍与甲骨文一脉相承。可以说,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,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、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,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了解中国文字,就不能错过中国文字博物馆。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到甲骨文、金文、简帛文字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……在这里都一一通过文物、图表、互动影像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在游客面前。除了可详细了解汉字的起源、发展和演变历程,少数民族文字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展示。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、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,同时也反映出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。
如今,安阳处处充满中国文字之美。从高铁站进行甲骨文和简化字双标尝试,到中国文字博物馆里的甲骨学堂,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大数据平台,到殷墟考古文旅小镇里的“沉浸式光影”演艺《殷墟遗梦》,安阳正以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为抓手,让甲骨文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